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馒头出战法国面包节!馒头:出差呢,请叫我“中式无糖面包”

本文转载自“外研社”微信公众号,作者阿研


故事要从一位参加法国面包节的网友说起

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晴天

一位博主正优雅地行走在法国街头

欣赏各个国家的面包

突然一道白嫩的熟悉身影

出现在博主眼前

定睛一看

“这不馒头吗?”


图源:bilibili @新民晚报


馒头的出现让博主迷茫了一下

这不是法国面包节吗?

你咋也来了?

评论区的网友们更是金句频出


曾经日日(在饭桌上)见面的馒头

转头就去法国参加国际级比赛

图源:小红书


听到中国口音的馒头

想必内心也是十分忐忑啊

图源:小红书


白白嫩嫩的馒头像极了

纯真又毫无防备的大学生

图源:小红书


但也有细心的网友提出了疑问

“这China是不是好像拼错了?”

图源:小红书


其实不然

仔细想想这是“法国”面包节

肯定会用法语作相关展示

“Chine”是法语中中国的拼写

法语作为联合国的六种“正式语文”之一

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

都讲到这了

顺便复习一下这六种语文吧~



Official Languages in United Nations


联合国共有六种正式语文,分别是:

图源:联合国

阿拉伯文 Arabic

中文 Chinese

英文 English

法文 French

俄文 Russian

西班牙文 Spanish


这个时候可能又有人要问

为什么是“工作语文”

不是“工作语言”吗?


工作语言也可以理解,但要注意在联合国官方网站上展示的是“语文”哦~

图源:联合国

这里的“语文”是一个多义词,通常作为“语言文字、语言文学、语言文化”的简称,其本义为“语言文字”


回到馒头的主场

不少火眼金睛的网友发现

馒头的拼写好像也有些不对劲

“MANTOU”变成了“MANTAO”

这是咋回事呢?


图源:小红书


关于这一点网友展开了广泛的讨论

小编总结了两个方面


一种是从语言产生者的角度出发

“馒头”的制作大厨是广东厨师

“MANTAO”是因为吸收了粤语发音的精华

在粤语中馒头的拼音为 maan4 tau4

"馒"(maan4)的发音类似于普通话中的“满”

"头"(tau4)的发音类似于普通话中的“投”,不过声调是低降调


一种是从语言接收者的角度考虑

为了配合法语的发音习惯

如果用“OU”,可能会发出/u/的音,即“馒图”

而用“AO”反而更易于发出接近中文的发音


馒头这次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了

馒头:出差呢,请叫我“中式无糖面包”

(Chinese unsweetened bread)

图源:小红书


但这一行也不容易啊

不但得瞒着花卷,还得担心油条发现

图源:小红书


万一油条发现了肯定也会请战啊

图源:小红书


油条、花卷该抗议了:

馒头都有职称了!

还是那么洋气的英文名!我们也要!


别着急啊,小编这就一一介绍

油条和花卷的英文表达很多

根据使用场景不同

有不同的译法




油条




Youtiao

这个翻译直接采用了汉语拼音的形式,不做任何解释。它适合中国饮食有一定了解的读者,或者是那些愿意探索和学习中文名称的读者。


fried bread stick

这种翻译比较通俗易懂,直接描述了油条的烹饪方式和形状。对于不熟悉油条的人来说,这种翻译能让他们快速理解这是一个油炸的面食。


图源:百度百科


deep-fried dough sticks

这个翻译更加具体,强调了油条是“dough”(面团)制作的,并且是“deep-fried”(深炸)的。相比“fried bread stick”,这个描述更接近油条的实际情况,能更准确地传达油条的制作过程和口感


twisted cruller

“Cruller”在英语中通常指一种油炸的甜面圈或扭曲的面条点心,而“twisted”描述了油条的形状。这个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油条的形状和油炸的特性。



花卷




Hua Juan

该译法保留了原名,与上文“Youtiao”相同,适合熟悉中文文化的读者


steamed twisted rolls

这个翻译描述了花卷的制作方式(蒸)和形状(扭曲的卷)。这个翻译能让人快速理解这是一个蒸制的面食,并且形状是扭曲的。


图源:Unfamiliar China


mandarin roll

“Mandarin”暗示了其中国起源,“roll”则描述了其形状。这个翻译既传达了食物的文化背景,又描述了其基本形状。


twisted flower rolls

这个翻译添加了“flower”一词,传达了花卷的外形美观和扭曲的特点,更能吸引对外观感兴趣的读者


基于不同角度

中国美食会有许多种翻译

根据目标受众使用场景

选择最合适的翻译

才是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最好方式~


推荐阅读


想“讲好中国故事”但不熟悉英文词汇?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系统理解?这本《这就是中国:中国日常文化》不仅展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,还介绍了普通人的生活风貌和生活故事。本系列已出版十个语种的中外对照版,包括英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日文、韩文、俄文、西班牙文、葡萄牙文、阿拉伯文和泰文。选一本你喜欢的读起来吧~




参考资料:小红书;bilibili;联合国;Unfamiliar China;《这就是中国:中国日常文化》

实习生:王博 | 编辑:王皓玥 | 审核:阿研

本文为外研社原创推文,转载请注明出处


推荐阅读

1

图书目录|外研社中国文化读物

2

资源集锦|中国国情概况图书集锦

3

资源集锦|中国文化图书集锦

4

赵长征|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总体原则

5

教学锦囊|如何处理课堂活动中的非预设事件?

6

教学锦囊|节日课堂的正确打开方式

7

日拱一卒|如何设计端午节文化教学活动?

8

日拱一卒|在第二语言教学中,如何融入文化教学?

9

二号通知|首届“产出导向法”与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研讨会


关注我们

微信公众号

教学资源网

教师发展课程

觉得好看,你就点赞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外研社国际汉语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